首页 / 市场 / 宜家家居:不做平台,走一条截然不同的智能化之路

宜家家居:不做平台,走一条截然不同的智能化之路

ikea2018101601

一家有76年历史成立于瑞典的家居零售公司,靠着简洁的设计风格、高性价比、体验式场景,这个最初靠销售钢笔、皮夹子、画框、装饰桌布等低价产品起家的杂货铺如今已经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家居零售巨头!

没错,这正是宜家家居(IKEA)。2017年它在全球29个国家/地区拥有355个商场,其中有20家在中国大陆,销售涵盖家庭方方面面的约1万种商品。

据宜家官方数据显示,2017财年宜家商场访问量达8.17亿次,购物中心访问量达4.6亿次,宜家官网访问量达21亿次,其中仅LED灯泡这一年宜家就售出8500万个,可谓拥有庞大的线上线下流量。

其2017财年零售额为341亿欧元,约为396亿美元,2718亿人民币,远高于BAT同年的营收。而当财年腾讯营收三家最高,为2377.6亿元。小米2017年营收为1146亿元,宜家的营收可谓顶两个小米。

然而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居零售巨头,宜家的智能家居之路可谓低调、克制而缓慢。但在低调克制之下,宜家同时也是新科技的积极拥抱者,成为苹果ARKit最具代表性的商业落地之一,成为无线充电产品的早期推动者以及智能照明产品的有力分销商之一。低调克制之下,似乎更是步步为营,回归商业本质。

相比来自互联网行业同样有家居IoT“杂货铺”之称的小米,显然宜家在智能化上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它不做平台,没有花里胡哨的“黑科技”,在近乎传统的商业模式下,宜家是少即是多的有力践行者,它在克制的智能化下做了什么更值得我们思考。

早期探索:无线充电与概念厨房

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居零售巨头,宜家的智能家居产品首次亮相是在2014年,此时智能硬件的浪潮已进行的如火如荼,宜家无疑在进展上略晚一步。

2014年6月,宜家在其民主设计日上首次推出了智能家居系列产品 Home Smart,这是一系列支持无线充电的家具,包括咖啡桌、床头柜、台灯、落地灯,以及单独的无线充电板等家居产品。

ikea2018101602

其工作原理是将家居产品中内置Qi标准的无线充电模块,你只需将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放到那个圆形的白色加号上,手机屏幕会立即出现充电的提示。它目前支持iPhone、三星等新型号的手机。

这是宜家在智能家居领域最初的探索,并在2015年落地销售。如果说无线充电设备是宜家对于便捷生活的追求,那么概念厨房则是宜家对未来家居的畅想。

2015年4月,宜家在米兰设计周上发布了一套未来厨房的概念原型机——概念厨房2025,它由宜家联合设计公司IDEO、瑞典隆德大学、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合作推出。

宜家认为,未来的厨房将融合更多的应用场景,厨房会变成一个万能的智能操作台,桌面会变成一个交互与控制中心。

ikea2018101603

这套概念厨房上方有一台投影仪,智能桌子下方有各种感应器和线缆,以及电磁炉。智能桌子能识别你放上去的食材,投影出它的成分,并给出烹饪建议。你也可以导入一份菜谱,投影能指导你一步步完成。

除了操作台,宜家的概念厨房让冰箱成为一个智能食材管家。冰箱不仅仅只有保鲜、冷冻、存储功能,而是会集储物搭配、变质提醒、食材购买等于一体,智能的管理短期内你需要的食材。

这一阶段算是宜家对智能家居的初步探索,而在对于未来生活的探索上,宜家旗下的创新实验室Space10不可不提。

Space10:探索未来生活

2015年宜家在北欧最大的城市哥本哈根成立了一个创新实验室Space10,它类似于传说中神秘的Google X实验室、Facebook的Building 8实验室,面向未来生活进行创新,而不为企业的盈利负责。

ikea2018101604

Space10的官网如此介绍道:它是一个未来生活实验室,致力于创造更好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我们不是为了持久存在而建造,而是为了进化而建造”,Space10的一位核心主管Daniel Friis曾说道。

Space10有四个实验室:自然界面( Natural Interfaces )探索与科技更自然的交互方式,共享居住( Shared Living)探索解决城市居住问题的空间设计,本地食物( Local Food )研发生产和分配健康食物的新方法,数字制造( Digital Fabrication)探索数字时代的分布式制造和其他可能的建造方式。

在这里,Space10展出了各种有趣的家居用品,比如可以给手机充电的桌子、激励用户健身的椅子、减少能耗才会“现身”的艺术品等等。Space10创始人兼CEO Carla Cammilla Hjort说:“我们试图为当下充满远见和大胆想法的快节奏环境创造最佳条件,促生新想法,将其概念化,然后快速进入测试阶段。”

2017年上半年,Space10也就AI助手的相关问题对消费者进行调查,包括用户对于AI助手性别的偏好、AI应该具备的特征等。

结果显示,42%调查对象希望AI助手是中性的,35%的人希望它是男性,24%的用户希望它是女性,并且87%的人希望AI能检测和反应情绪。宜家方面表示,在智能家居中使用AI和会话界面能够让2.85亿人受益。

此举代表了宜家对用户对语音助手应用需求的探索,从而将用户真正收益的功能引入产品。比如宜家在2017年5月推出智能灯泡时,就表明未来会接入主流的语音助手,实现用语音来操作智能灯。

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到来,未来我们不必专注于驾驶,可以在汽车中进行更多的活动,也可以用它来补足欠缺的社区资源。就在今年9月份,Space10还针对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进行空间设计,设想了7种自动驾驶车的未来用途。

ikea2018101605

ikea2018101606

比如移动办公,在通勤路上人们就可以在车内办公;汽车咖啡馆在送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社交;而将汽车设计的和酒店客房一样舒适,你就可以舒服的在自己的车内睡觉;此外,自动驾驶车还可以化身医疗车、零售店等,还可以跟增强现实结合设计旅游巴士。

尽管L4/L5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尚需时日,Space10这一针对汽车空间的设计与畅想,无疑为我们指明了自动驾驶汽车生活化的更多场景。

甘做配角,将自身产品融入各家生态

抛开对未来的畅想,如果说无线充电设备是宜家早期智能家居的探索,那么智能灯泡可以称为宜家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产品。

2017年8月,宜家正式推出智能灯泡——特鲁菲(Trådfri),并配备一款遥控器。当使用时,你可以通过手机APP来控制智能灯泡的开关,也可以通过遥控器来控制。

ikea2018101607

在智能灯泡的使用方面,宜家走了一贯的开放性风格。这款智能灯泡Zigbee Light Link协议,它可以和你家中的其他电器设备兼容或连接,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的产品。比如宜家当时谈道,在接下来的软件更新中,你可以用飞利浦的手机APP控制宜家的智能灯泡。

宜家当时还宣布,“不想创造一个封闭系统”,将在语音助手上采取开放的策略,未来会将苹果、亚马逊、谷歌各家的语音助手,来控制自己的灯具。

在去年底的升级更新中,宜家智能灯泡已经与苹果HomeKit和亚马逊Alexa相互兼容。

而在价格方面宜家智能灯泡也十分亲民,特鲁菲平均售价为每只12美元,在国内售价为99元,与小米生态链企业Yeelight智能灯泡99元的价格相持平。

在开辟智能家居的航道上,宜家之所以选择智能灯泡作为第一站不无道理,其在2017财年仅LED灯泡就销售了8500万个,选择刚需强、销量大、有优势的领域切入智能家居无疑更加稳健。

接着在去年底,宜家也与智能音箱企业Sonos宣布达成合作,将把“声音和音乐”带入家庭的方方面面。宜家将这一合作视为智能家居计划的第三步,此前第一步是2015年将无线充电整合到家居中,第二步是2016年推出的智能照明产品。

尽管宜家并没有透露与Sonos合作具体的计划,但可以预见的是,宜家很有可能将搭载语音助手的Sonos智能音箱与家居产品进行深度整合,以此实现更广泛的连接和兼容。

今年8月底,据瑞典媒体Teknikveckan报道,宜家正计划推出新型智能插座,并支持苹果HomeKit智能家居标准。随后宜家向挪威消费科技网站Tek.no透露,他们将在今年10月份正式推出全新的智能插座产品。智能灯泡之后,智能插座可谓宜家智能家居触角伸向的第二个领域。

ikea2018101608
被曝光的宜家智能插座

据了解,这款产品仍将被归类到特鲁菲系列产品中,考虑到宜家智能灯泡的兼容性,这款智能插座预计也将兼容更多的智能家居平台。

据Teknikveckan称,这款产品跟市面上同类产品相似,但价格较为便宜,据称售价仅为10美元(约70元),附带磁力无线遥控器的套装为15美元(约105元)。与HomeKit生态现有智能插座相比,其价格将便宜数倍。

此外,在宜家10美元的智能插座被泄密后,今年9月初一份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资料显示,宜家目前正在研发一款可用于操作电动智能百叶窗的开合遥控。

ikea2018101609

可见,这家家居巨头也正在低调的推进其Tradfri系列智能家居产品,并进入到一个小步快跑的阶段,预计将会有更多廉价产品涌入。

不难发现,在选品策略上,宜家会优先选择一些刚需强、销量大的场景,以廉价的价格率先推出标配产品,来探索智能家居之路,并且在推出产品上可谓不急不躁。

在智能家居平台的态度上, 宜家则明确避开自己搭建智能家居平台,自身只打造智能产品,采取开放合作的方式,将自身产品融入到各大互联网巨头、智能家居平台,甚至是竞争对手的生态中。从其做法,可以看出宜家坚持着简单而朴素的商业模式,回归商业本质,选择真正能带来销量的产品,赚取利润。

相比国内的家电巨头,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居零售巨头,宜家的智能家居之路可谓“克制”。

用AR变革购物体验

除了推出智能家居硬件外,宜家旗下的Space10也在积极布局AR应用,通过呈现数字化家居,来改变用户传统的购买体验。

2017年6月的苹果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在iOS 11中推出了ARKit功能,它通过摄像头对现实环境进行扫描识别,结合SLAM等AI视觉技术,实现虚拟物体与现实世界的融合。

而宜家在苹果ARKit发布前就一直在探索VR与AR技术,随着ARKit的发布,Space10团队用了9周时间就完成了AR应用的开发,并在后来命名为IKEA Place,在去年9月底上线苹果APP Store。

宜家数字化转型部门负责人Michael Valdsgaard曾表示,每当宜家有新品上市时,会首先上线AR应用中。

ikea2018101610

IKEA Place有超过2000个数字渲染的沙发、咖啡桌和扶手椅等家具,通过ARKit功能会自动扫描环境,并根据房间尺寸调整3D模型的大小,据称精确度可达98%。依托AR功能,用户可以更加便捷的设计自身的空间。

库克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苹果与宜家家居合作,通过AR技术将彻底改变用户购买家具的体验。他称,“我们与宜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它们已经采集了全套家具产品的3D图片。我们会彻底改变传统的购买体验,消费者甚至可以在家中为挑选的家具选好放置的位置。”

在苹果推出AR平台时,宜家率先积极探索AR购物体验,并将AR应用落地到移动端,又呈现出对智能化的热情拥抱。

宜家VS小米 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宜家和小米在某些方面是颇为相似的两家公司。二者在产品理念上都遵循标准产品、高性价比、简洁设计、薄利多销的思路。

宜家本就是杂货铺起家,销售于家居相关的约1万种产品,并且每年推出新品达2000款。而小米近年不断扩充小米生态链,投下企业超过100家,2018年第一季度产品种类已达约1600种,也被行业戏称为“杂货铺”,俨然一个mini版的宜家。

在家居行业,宜家俨然是一位“巨人前辈”,而小米可谓是“新晋后生”。仔细观察两家企业的智能家居之路可以发现,二者在布局策略、发展模式以及风格上截然不同。透过这种差异化,有助于我们对二者有更清晰的认知。

1、平台化策略:激进与保守

去年11月份,小米IoT平台浮出水面,雷军当时就喊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的口号,他所凭借的是当时小米IoT平台联网设备达到8500万台,我们暂且不分析这一数据的产品构成。

推智能音箱,打造语音助手,搭建IoT平台,推出开发者计划,并开放硬件&模块、新零售渠道准入等,小米毫不掩饰其野心的搞起了平台,想要在IoT时代,抢下一口肥肉。

相比小米的大张旗鼓,身为家居零售巨头的宜家可谓克制之极,明确表示自身不做平台,不做语音助手,而是将自身产品融入各家生态之中,安心的做一个“配角”,并转而在产品的兼容性上做到最优,保证自身的开放。

2、生态链模式VS设计驱动模式

在布局智能家居的道路上,小米走了一条轻资产的生态链模式,自身不直接打造智能家居产品,而是由相对独立的生态链企业专攻某一领域的智能家居产品,进而快速构建起品类丰富的产品。

小米生态链模式的特点在于“竹林效应”,模块化、轻资产、机动性强,因此在智能家居的发展上也更加高效灵活。但生态链企业往往存在自身品牌与生态链品牌两重身份,产品的不可控性与重复性也会更大。与之相比,宜家核心的研发设计工作都由自身主导或把关完成。

宜家是一个设计驱动的公司,每年开发设计的产品可达2000件,除了自身的设计师也会招募外部设计师共同完成,然后交由上千家全球供应商进行生产。但在核心的设计、测试以及质量管控环节都由宜家自己把关。一件产品要想进入大规模生产,必须经过宜家质量部门与产品研发测试实验室(Test Lab)的层层把关,并且产品往往要反复数次的测试,以至于宜家产品的平均研发周期达2年。

这也导致宜家在智能家居的进展上显得缓慢,并且不去搭建智能家居平台,仍然以家居产品为最终导向。另一方面,显然宜家在智能家居上仍然处于试水阶段,没有充分释放其强大的设计能力。

3、智能小家电VS家居用品

在产品种类上,宜家更偏向于家居用品和个人生活用品,而在家电上则稍显不足。而小米生态链主要以智能小家电为主,尽管近期其开始频频发力大家电市场,但尚无太多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小家电也是宜家的重要市场,同样是主打高性价比,可见二者在未来在该领域必有一战。

而从营收来看,2017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营收为234.47亿元,而宜家则是2718亿元,二者还有远高于10倍的差距。

但“新晋后生”小米在家居IoT的声响可谓惊天动地,大打智能化牌,高调做起了平台,以此谋求股市中新的故事。而“巨人前辈”宜家却在智能化上却呈现了异常的克制和低调,不做平台,缓慢的推出产品,不为岁月所动。

相比“新晋后生”的热火朝天,“巨人前辈”的宜家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究竟是睿智的选择还是错过了智能家居平台的机遇?二者的相遇又会在未来呈现何种结局?

结语:宜家的独特之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居零售巨头,宜家在智能家居的道路上可谓低调、克制、缓慢,并且姿态更低,自身不搭建平台,而是将产品融入到各个平台生态中,并保证自身做到真正开放,自身只专注在产品侧。

然而宜家的低调克制之下,有它产品模式、商业模式的思考,从其涉及的品类来看,它仍在坚持一贯的高性价比,选择需求量最大的品类,落地核心需求的功能,从而获取销量。

相比目前国内智能家居标准众多纷杂,产业链任何一环都想在行业初期抢占优势与行业话语权,反而限制了智能家居的进一步发展。宜家在布局智能家居上的策略与打法都值得我们思考。

与此同时,宜家近2年来在智能家居上的步伐也在缓慢加速,产品推出的速度似乎也在加快,其所带来的势能或许在未来将进一步释放。

展开全文
安装智能头条APP 看数小智行业点评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