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专访建设部建筑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专家陆伟良

专访建设部建筑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专家陆伟良

节能与环保  小区未来的发展之路
                专访建设部建筑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专家  陆伟良


编者按:目前,全国很多社区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议,纷纷提出建设数字社区、绿色社区,但究竟什么是数字社区,它和智能小区有什么区别,目前政府部门有哪些政策以及我们如何理解、执行这些政策?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建设部建筑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化研究所所长陆伟良教授。



陆伟良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化研究所所长、建设部建筑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公安部SAC/TC100专家库专家、亚洲智能建筑学会执行委员。
曾参与设计了上海港电气自动化工程获兵器部一等奖;近年先后编写了立体音响、智能建筑等16本著作;首创国内智能建筑本科专业;先后多次受邀赴国外做学术报告及参加学术刊物的编辑。


 


记者:陆教授,谢谢您接受本刊的采访。目前我国的小区越来越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小区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区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请您谈谈我国小区发展的一些情况?


陆教授:目前国内对小区的发展有以下几种看法:康居小区,它最早在建设部关于住宅小区的提法为康居小区示范工程。
智能小区,1999年12月,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提出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
数字社区,数字城市的建设人们会联想到数字社区,因为数字城市建设需要通过社区去实现。反之,数字社区建设也必然与数字城市有关。数字社区会用到许多数字城市建设中的资源。因此,数字社区总体方案设计应与城市数字化工程紧密结合,避免重复开发建设,又要留出接口通道避免成为信息孤岛。
对于数字社区的定义,目前一般认为是在社区范围内利用多种网络技术、计算机及微处理器技术、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建立社区建设、管理、服务数字化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并与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数字化的综合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能为社区管理和社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形象、丰富数字服务。


 


记者:我们经常听到数字社区和智能小区,这两者之间有区别吗?它们各自的特征有哪些呢?


陆教授:我认为数字社区与智能小区有着重要联系,但并非等同。其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数字社区注重其“虚拟性”。数字社区除了用户在社区中日常得到各种数字化服务外,更重要的特征在于需要用海量的数据信息在计算机及网络中构造再现真实社区。而智能小区注重其“智能性”,本质特征在于强调其为住户提供服务的智能化程度。
其次,数字社区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其服务活动的数字化,即:各类信息的数字化;而智能小区目前阶段则没有强调其信息一定是“数字化”。
另外,数字化是数字社区和智能小区的共同基础。有了数字化,才有网络化;有了网络化,才有数字社区和智能小区、具有数字化特征的智能小区。


 


记者:听说您最近研究节能建筑,我们媒体也很关注,您能给我们广大读者介绍一下什么才是节能建筑?它有哪些特征?


陆教授:节能建筑就是指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满足室内热环境质量条件下,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自然能源利用等技术措施,使建筑物的采暖与空调能耗降低到规定水平;同时,当不采用采暖与空调措施时,室内热环境达到一定标准的建筑物。由此定义可见,建筑节能主要包括两个方而内容:一是节约,即提高供暖(空调)系统效率和减少建筑本身所散失的能源;二是开发,即开发利用新能源。 总之,节能建筑是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
节能建筑是指通过节能材料的应用、先进技术的使用、合理设计的整合,达到用户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在这三者中,合理设计重要性大于技术因素,技术系统的重要性又大于单纯材料。要达到高舒适度、低能耗标准,需要较多的技术支撑和设计经验,包括五大方面:规划整体布局、小气候环境的研究、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内部各技术系统之间的配合、生态能源系统的应用等。
节能建筑主要有三个特征如下:
地域性:中考虑因地域不同、环境差异导致的气候、生活习俗、建筑形式等方面的差别是巨大的。
可控性:最重要的原则。同一个地域的同一建筑物也会因为其年月日时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湿度、温度、光照、气流,从而导致建筑物的能耗随时间的涨落。
经济性:节能建筑的造价不宜超出同类建筑的20%。


 


记者:除了节能建筑,我们经常也听到环保建筑,那什么是环保建筑呢?此外,一座建筑若被称为环保建筑它应具有哪些设施?


陆教授:环保建筑首先要有充分的自然采光墙体,也要具有保温功能,同时,建筑时要选用环保材料和环保涂料。
通常见的最基本的环保建筑,其设施主要有:隔声墙,以阻档外来噪声;阳台要增加自然光并有利于通风;加宽走廊,以增加自然光及通风,节省空调及照明;风斗设计,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引导热气散出室外;隔阳、隔热,以控制入室阳光,降低室内温度;双层玻璃的窗户(或墙体),以增大自然光源,并形成绝缘体,有助于控制室温。


 


记者:11月8日,上海市与德国汉堡市首次合作举办的“2006年上海·汉堡生态建筑展”在上海科技馆开幕,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生态建筑基本情况吗?


陆教授:生态建筑系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自然因子(比如阳光、空气、水流),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子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体系健全运作。符合这种生态考虑的建称之为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与参与。它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作为自然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生态建筑不是仅靠几位建筑师就可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代表了新世纪的方向,是建筑师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记者:您所说的绿色建筑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诱惑,目前,政府部门出台了哪些政策来引导我们的绿色建筑发展?


陆教授:政府部门主要在政策上起到了引导作用。2004年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成立了《全国建筑生态智能技术展示推广中心》,并于2006年成立了全国建筑生态智能技术专家委员会。2005年10月建设部、科技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其前言如下:
推进绿色建筑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住区环境的影响,采取综合措施,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引导、促进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特制定此导则。

[Page]
绿色建筑综合了节能、环保、生态与智能建筑,是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国际上很多国家建立了绿色建筑协会,我国也正在酝酿之中。


 


记者:您觉得我国小区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数字化对我国小区未来发展有什么影响?


陆教授:我认为小区未来会朝着绿色数字社区方向发展,为什么呢?
首先,绿色是目的、方向、总纲。所谓绿色智能建筑,就是用绿色的观念和方式进行建筑的规划、设计、开发、使用和管理,执行统一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并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认证和管理。绿色建筑,也称可持续建筑,是一种以生态学的方式和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进行设计、建造、维修、操作或再使用的构筑物。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满足某些特定的目标,如保护居住者的健康、提高员工的生产力、更有效的使用能源、水及其他资源;及减少对环境的综合影响。
其次,数字化是手段、措施与技术。数字化是手段、措施与技术,绿色建筑中的许多技术离不开数字化。
最后,统一提法的重要性。用绿色数字社区作为我国小区综合发展方向具有国际统用性,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


 


记者:从目前的现状和国家的政策来看,要实现您说的绿色数字社区,政府相关部门在具体实施时,应该做些什么?


陆教授: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着手:
第一,搞好数字社区建设,贯彻《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数字社区是IT技术向传统房地产产业渗透发展的必然结果,必将对居住品质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为国内的数字化社区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巨大的市场要求将极大的推动房地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何正确认识、解决数字化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使其协调优化发展,迎接世界市场的挑战,是当前需要探索的问题。
社区数字化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追求形式,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而是必须考虑在各个部分数字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经济性,社区数字化的重点在于对现有的子系统进行集成的整和。
数字社区智能系统是由系统设备、综合布线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应该具备安全防卫、物业服务与管理、信息网路与布线,以及家庭智能化的基本功能要求。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开放性、兼容性、可拓展性以及适宜的性能价格比。
目前,我国建设部已出台《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我们必须学习和贯彻标准,使我国数字社区更健康规范发展。
第二,搞好绿色社区建设
我们在建设数字社区的同时必须同时注意发展绿色社区,抓好节能环保、生态建设,这样才能符合人居环境的最佳化要求。

展开全文
安装智能头条APP 看数小智行业点评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