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 / 思必驰AI中枢大模型打造多维生态融合

思必驰AI中枢大模型打造多维生态融合

6月25-26日,由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承办的“2024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在南京汉府饭店举行。思必驰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曾春华受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邀请参加同期举办的汽车行业推进组联合组会,并作《AI中枢大模型打造多维生态融合》主题分享。

思必驰提出“AI中枢大模型”技术架构

从AI技术应用于智能座舱的产品方案演进来看,车载语音交互方案经历了“以AI技术提升现有语音交互功能”“以AI赋能车内高频刚需应用场景”“以AI赋能车内创新场景”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AI主要帮助语音助手实现从语音指令到意图理解的进化升级,达到随意说、听得懂,以及人格化、情感化的个性化交互方式。到了第二阶段,通过分析车内高频刚需应用场景,AI技术可跨域打通出行、用车、娱乐等资源,协助语音助手实现汽车大师、行程规划、美食助理、新闻助理、导航助理、音视频助理等功能。而在大模型时代,随着大模型在智能座舱的不断落地,AI技术正赋能车内的创新场景应用,使车载语音助手从语言智能向工具智能、主动智能演进。

这其中,车企在应用大模型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大模型与车场景如何实现深度融合,包括与系统、环境的融合;车企在发挥各个大模型的优势时,需要通过“中枢”解决融合调度的问题;以及如何以Agent框架为主体,以人为中心,建立大模型的端到端的体验。

对此,思必驰基于自研全链路智能语音语言交互技术、DFM大模型以及大数据构建“中枢大模型”架构,打造“1+N”模式,即“1”个百模中台(中枢大模型)与“N”个专业大模型组合上车,打通前端语言处理、用车场景与后端模型生态,形成车载垂域的生态圈,使车载AI体验从“语音指令”迈向“语言智能”+“工具智能”。

曾春华表示,中枢大模型不是一个云服务,而是一套框架体系和方法论。通过将中枢大模型规范配合SDK可以将大模型的上车体验达到最佳。此外,中枢大模型的规范结合SDK可以有效减少集成适配的工作量,通过中枢体系化输出的产品化方案将更具优势。

更专注用车场景,打造多维生态融合

智能座舱中枢大模型方案将更专注于用车场景,通过将多维度垂域与大模型垂域串联打通,中枢大模型方案可对用户的指令完成情境理解与推理,并实现自由跨域,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全面的个性化服务。

在智能出行场景,通过打通车载垂域生态,中枢大模型可为用户提供智能出行规划、路书分享、美食地图、大模型日程提醒、智能多轮对话等内容,实现出行场景大串联。

在用车场景,中枢大模型通过智能文本分析、智能切图、智能多轮对话、内容提取、串联控制等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汽车售前、售后的咨询,以及用车指导、AI说明书、竞品对比等服务。

此外,思必驰中枢大模型还可为用户打造更加个性化的虚拟助理,具备超拟人的TTS(语音合成)、人设性格复刻、情感化交互等能力。

大模型端侧部署的趋势

近年来,得益于模型与芯片技术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终端(手机、PC、IOT等)的大模型端部产品化也在加速发展。可以预见的是,AI+OS的全新技术底座将成为大模型时代新的人机交互趋势。

曾春华认为,大模型时代下,端侧设备将成为大模型平权的重要触点和入口,端侧部署将极大程度降低推理与算力成本。通过端侧大模型技术,用户体验将在隐私安全保证下实现个性化以及低延迟高性能的优化升级。以智能汽车为例,端侧大模型技术将打造出车空间的全模态人机自然交互,以及以LLM为核心的车载OS全新软件架构,并实现车场景的多模态模型训练微调及部署。

作为汽车、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跨界融合的产物,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阵地,汽车行业有望借助大模型,巩固和扩大在智能网联领域的优势,而且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走在前列。

在这一过程中,思必驰期待以自身技术积累赋能行业发展,打造汽车生态影响力。目前,思必驰的中枢大模型方案已在北汽、哪吒等多个项目实施落地,助力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更加快速、便捷、智能化的驾乘体验。

展开全文
安装智能头条APP 看数小智行业点评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