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 / 无线技术推动物联网/M2M发展

无线技术推动物联网/M2M发展

    为全面探讨和分享全球物联网产业链成熟度和最新发展情况,特别是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在全球的部署和运营情况。由天地互连公司主办的“2009无线技术世界暨物联网国际高峰会议”于2009年11月19日-20日在北京国宾酒店顺利举办。

    中国联通研究院研发部经理张云勇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无线技术推动物联网/M2M发展》的主题演讲。

    实际上,如果简单地探寻一下物联网的发展背景或者是发展历史,从国外的一些高校的研究,到一些国际标准组织,比如说ITU,再到近期欧盟的一些跨国比较大的项目,这个事情实际上也是有一段时间的事情。只不过近期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深入,尤其是在中国,温总理几次考察无锡之后,就把这个事情重新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重新引起大家对于它的关注,本身这个事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目前开展传感器网、物联网,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还是有一些问题。第一,目前的机对机,基本上完成了信息采集这么一个简单的功能,基本上密谋一个网络的概念。而且,整体上也不需要太多的设计。实际上说白了,就是一个一个信息的孤岛,还没有完全连在一起,所以叫物联网,还没有联在一起,还是一个很简单的传感器的应用。第二,即便是联到了一些通信网络上,利用通信的承载网作为回传,但实际上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互联,本身这个网络对于前端的接入而言,没有进行有效地管控。第三个,现在的机对机都是分散到各个行业的应用,规模化和协同化还是比较少见的,整个的产业链也没有形成。第四个,这也是非常大的瓶颈,从终端的角度来讲,因为目前没有规模化,所以终端成本还居高不下。我们认为,离我们大规模的运营,还是有一个下降的空间。而且,我们一些专用的适合于特定行业的终端,还亟待加强。

    所以,我们又提出来了,我们传统的物联网或者是传感器网,必须要与我们的运营商网络进行融合。我这里写了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们传统网络的缺陷,右边是针对这些缺陷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

    运营商能够提供高可靠、大带宽、高吞吐量传输,传感汇聚节点的要求,可以支持物联网快速的建设能力。谁个基于运营商协同管控的应用的模式。

    第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国内三家运营商在这个方面所做的一些初步工作。中国电信的同事讲得也是比较细,实际说他对于这个东西关注也是非常早的,而且对于整个的业务发展也是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切入阶段、开发阶段、推广阶段。目前,已经在一些省份建立了一些业务的试点,对公共事业、交通、无线山川的领域也进行了一些重点的推广。

    中国移动在这个方面也是做得比较早,最早在重庆有一个简单的试点,然后开发上线了一些M2M的平台,目前来讲已经是有一定的规模应用,用户数也是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在广东他们也是四大基地联合,南方基地和几个专业应用基地联合拓展8个领域的物联网应用。

    联通实际上是由网通和联通合并而成,原来联通主要是做移动方面的,比如说刚才专家提的比较多的手机里面的内嵌RFID进行支付、定位、信息推送,以及原来网通做的基于家庭的家庭安防、环境控制、智能家居,以及一些企业安全监控等等,也是做了很多的工作。而且,我们也是结合我们的一些其他关联项目,比如说无线城市,在山东等等的地方做了很好的推广。

    最后,我们想提一下我们对于物联网发展的几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我们认为这个事情是有一段历史的事情,但是现在重新提到这么高的高度上,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扎实,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包括还是要把传统的传感器这个东西,慢慢地真正的物联网,然后到下一步的智慧网络、智慧地球,而不要仅仅停留在一个概念。要真正地在每一个行业里面至少做出几个实质性的样本工程,实质性地推动这个东西,只有这样才可以良性循环,否则这个事情很难形成一个很大的规模。

    分别对应下面的传输通道,包括对于运营商的需求,实际上这三个阶段对于他们的需求完全不一样,我们也在积极地按照这几个不同的阶段在储备相关的技术,做相关的试点。

    第二个建议,在整个的架构里面,除了刚才说的协同的通道之外,一定还有几个网元必须加以考虑,而且要加以重点考虑。第一个数据中心的建设。传感器网采集了这么多的数据,这个数据是否需要在设备安全基础之上,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有效地分期。第二个是业务平台。这个东西是一个末端的应用,但实际上为了对它进行更好的管理,包括挖掘一些新的事业模式,我们完全可以在它传统应用的基础之上引入我们一些增值业务的运营模式。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里面的业务平台也是非常关键的网元。这就是我们提出的网络架构里面需要重点考虑的两个网元,当然还有接入层面、通道层面,运营商需要关注网络的实体,我们就不作为重点了。我们主要是强调引入两个业务相关的实体,一个是数据中心,一个是业务平台。

    第三个建议,我们要尽快地丰富终端设备的种类,一方面是终端的量要尽快数量多起来,针对运营商的专网行业应用,本身有一些特定的需求,包括对于个人的应用,比如说老人、小孩这些,本身是有一些特定的要求,这些特定的终端,也应该跟上。所以,我们提出来了,终端实际上可以适度超前于我们的网络,适度超前于我们的平台建设。否则,从我们运营商发展业务的经验和教训来看,每次大规模推广的时候,基本上有一个很大的瓶颈,都是卡在终端这一块的。而且,我认为物联网的应用,终端方面的压力和瓶颈,比我们蜂窝网更为突出,这必须引起相关产业链的高度重视。

    第四个建议,要建立一个生态圈。这个东西表面上看,就是一个一个客户接入,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在运营商通道的基础之上或者是平台基础之上,本身有一个很完整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产业链,只有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链之后,各方都有成功的商业模式之后,我们这个业务才能真正做到落地。也就是说,要有合适的生态链、要有合适的商业模式,这样才能驱动各方去快速推进这么一个事情。

    再有一点,我们认为尽管目前一些高校和研究所正在做标准,但是有一些东西考虑得不够多。比如说标准方面的第一点,我们就说空口级协议这一块,我们认为考虑得不够深入。因为传感器的网络协议也是非常繁多的,反感其本身的协议就没有完全统一,再加上运营商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说蜂窝网就是三种,固定接入网和电信网络的协议都不统一,这就是N×N的关系。你传感器的协议不统一,我的后台协议不统一,这就是N平方的问题。

    第二点是一个流量模型。现在大家对于物联网的流量模型或者是常见应用的模型有了一些研究,但是物联网里面的模型真的是简单的互联网的模型吗?或者是物联网的模型等同于在互联网上开一个互联吗?首先,我们认为物联网的规模是非常大的,而且它是有着非常实时要求的尽管每次传输的数据量不一定非常大,或者是很好几十个字节,但是必须一次传成功,是非常实时的。这样我们是在运营商的通道上开一个VPN的通道,还是专门设计一个物联网的网络呢?这个东西,我觉得是需要引起学术圈子里的探讨,目前我们也是查阅了一些资料,这方面还是缺乏相关的研究,也没有人做过这么大规模的仿真,我的这个东西是需要进行思考的。

    其他的专家也提得非常好,我们也非常同意,初期这个产业链还没有起来,我们一定要从政府的层面适度的倾斜,要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则、指导意见,同时在几个园区里面做出一个真正落地的行业应用、企业应用,要有一个具体的落地,尤其是对于终端层面的政策一定要倾斜。

    通信网络主要是扮演接入管道的角色,但是我们下一步要打造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我们要在业务管理、业务提供、业务识别方面要下很多的功夫。而且,我个人认为物联网实际上是被现在很多流行考虑得比较多的东西要结合在一起考虑,云计算、数据中心等等,真正做的时候很多的东西是重叠的,或者是有共同的因素。不要把物联网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群,它本身来讲也是没有新技术,是一个传统技术的集成。所以,在技术集成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结合我们IT里面的新技术,虚拟化、云计算、数据中心。

展开全文
安装智能头条APP 看数小智行业点评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